我院师生参加第四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论坛
2025年11月1日至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的第四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全国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数智时代话语研究的进展与前沿”为主题,汇聚全国200余名专家学者,设14场主旨报告与16个平行论坛,搭建起话语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我院赵秀凤教授、田海龙教授、硕士研究生王美娟、阎亭琳、元超然、鄂一鸣、黄小倩、本科生孙瑞汐参会。

田海龙教授作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近年来中国话语研究在学术活动开展、研究成果产出、期刊建设等方面的蓬勃态势,号召全体与会学者脚踏实地做学问,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发展,为论坛奠定务实创新的学术基调。

在主旨报告环节,田海龙教授聚焦“批评话语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深度分享,阐明批评话语分析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批评话语研究的启示意义。

赵秀凤教授做了题为“‘太阳能协奏曲’:中国光伏话语中的国家战略、技术主义与民生争议”的主旨报告,剖析了中国光伏话语中国家战略叙事、技术乐观主义表达与民生关切话语的互动关系,彰显外国语学院在能源话语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
平行论坛阶段,赵秀凤教授担任第四组“话语标记研究”点评专家,围绕数智时代话语标记的功能演变、方言话语标记属性等主题展开,对汇报者关于话语标记语用功能、历时演变等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优化建议,帮助参会者深化对话语标记与社会语境关联的理解,获得现场师生广泛认可。田海龙教授担任第五组“话语与社会”点评专家,聚焦服务互动、跨文化身份建构、乡村振兴话语等议题,从选题设计、语料分析逻辑及社会现实关联度等方面提出精准指导,与师生深入探讨话语研究如何回应社会议题,推动学术观点碰撞与思想交流。
此次参会不仅是我院话语研究团队与全国同行的深度对话,更是对“数智时代话语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宗旨的积极践行。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依托能源话语研究特色,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话语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服务国家对外传播与能源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