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和煦的阳光透过澄澈的蓝天,洒下融融暖意。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11月2日上午,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组织教职工党员及群众,奔赴北京市顺义区,开展以“踏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党建活动。全体人员循着历史的足迹,共赴一场锤炼初心、砥砺前行的秋日之约。
车队驶入宁静的焦庄户村,深秋的林木已染上层层叠叠的金黄与绯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坐落于此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则在这份静谧中透露出历史的庄严肃穆。纪念馆前,高大的主题雕塑在阳光下巍然屹立,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
走进馆内,光线瞬间转为柔和而凝重。玻璃展柜内,一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一把卷刃的大刀、一件布满弹孔的粗布衣…… 每一件文物都仿佛被时光定格,静静地散发着历史的温度。党员同志们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前驻足凝视,图片中民兵们坚毅的眼神、群众支援前线的热烈场面,将大家的思绪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最令人震撼的是亲身走入地道的那一刻。从明亮的室外躬身进入地道入口,一股混合着泥土和岁月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 地道内灯光昏黄,仅容一人通过,脚下是凹凸不平的原始地面,两侧土壁上还保留着当年挖掘的痕迹。大家时而需要深弯腰,时而需要在仅一米高的狭窄处匍匐前行,手掌触摸到的是冰冷而坚实的土层。 在地道指挥所、翻板、陷阱等遗迹前,讲解员生动的描述让大家仿佛听到了当年在此回荡的警报声与呐喊声。这一明一暗的转换,这一趟躬身前行,让“人民战争”的伟大与艰辛,从书本上的概念化作了切身的、震撼的体验。
当大家从幽暗的地道重返地面,秋日灿烂的阳光显得格外珍贵与温暖。不少同志轻轻拍去身上的尘土,站在阳光下深吸一口气,脸上充满了对革命先辈无限的敬仰与感慨。 一位青年党员动情地说:“只有亲身经历过地道的狭窄与黑暗,才更能理解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广阔天地与光明是多么来之不易。”
这次踏寻红色足迹的“沉浸式党课”,让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感悟在每个人心中激烈碰撞。地道战中蕴含的坚守信仰、依靠群众、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与实验室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的使命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