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润心讲堂”第20讲:运河桨声里的京味非遗 解码大运河文化脉系
10月31日晚,中石大主楼C308会议室座无虚席,15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润心讲堂”系列活动第20讲——《运河京味: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铭担任主讲,带领师生循着运河文脉,探寻京味非遗的独特韵味与文化根脉。
讲座伊始,现场详细推介了主讲人王铭老师的履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文化带研究院负责人、历史学系文化遗产专业硕士生导师,王铭老师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温度——学界中任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等职,同时也担任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基地思政副校长,始终以“研究促传承、实践润文化”的理念深耕文化遗产领域。


讲座中,王铭系统梳理了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的历史脉络,深入解析运河非遗中南北文化交融的肌理与京味特质的沉淀。他谈到,运河作为古代交通要道,不仅带来物资流通,更孕育出一批兼具地域特色与多元气质的非遗项目:既有与漕运相关的民俗礼仪、造船技艺,也有依托码头兴盛的美食制作、传统手工艺,更有以北京庙会为代表的民俗聚合体,汇聚了南北曲艺、传统技艺等丰富内容。这些非遗串联着运河滋养城市的水脉记忆,更以独特的呈现形式延续着北京作为都城的文脉积淀,成为京味文化“活态传承”的核心载体。生动的讲解让在场师生沉浸式触摸到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现场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原来身边的运河藏着这么多鲜活的非遗故事,听完讲座才明白,大运河不只是一条河,更是承载京味文化的活化石”;“王老师的分享让我感受到非遗传承的责任,作为中石大学子,也想为运河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还有同学感慨:“以前对非遗的了解很表面,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后会更主动地关注和学习”。


随后,现场举行“润心讲堂”文化导师聘任仪式。作为以“以文化润心,以传承聚力”为宗旨的校园文化平台,“润心讲堂”现场聘任王铭为润心导师,教育学院专家组组长饶胜文老师登台为其颁发聘书,全场掌声雷动,为这一文化传承纽带的缔结喝彩。
这场兼具学术性与感染力的讲座,既让师生品味了京味运河非遗的独特魅力,更点燃了青年群体成为非遗“关注者、传播者、传承者”的热情,为“润心讲堂”系列活动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